找到相关内容1752篇,用时6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

    ],为其撰写本传,并因而著论曰:   夫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如身实相,观佛亦然。因斯以谈,则三界与一识冥归,生死共涅槃同体,又何容净秽、彼此于其间哉?   然则,凡夫学人妄情未尽,不能齐彼我、均...生死”的“”,或《永嘉证道歌》的“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的“”一样,是“圆满解决&rdquo...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1578557.html
  • 佛经启悟法

    至高无上的智慧,洞见三界有情的因果,六道轮回的真相。   把宇宙人生之迷,作个圆满的解答。世尊对人生问题作何解释呢?这应先自人的生死由来说起。   2、佛性与妄心   (这一节有关于唯识的话题,...它们的功能仍存在于第八识中,所以受生之后,依然又起惑造业,使业种继续积存,因此阿赖耶识常就在六道中生死流转,永无出头的一天。   阿赖耶识如何生死流转呢?这要从佛法上的十二缘起观说起。   (二...

    悟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1979018.html
  • 圣凯法师:论三法印的现代意义

    错误的妄执,就有为法现实事变的规律,说明它是变的,无常的。因此,以诸行无常一印印定一切有为法相,使众生听闻这一法印,从实执的迷网中解脱出来,对于无常的三界业果不生贪著,而发起出离生死趣求解脱的向上心...解脱。反之,我爱执生,则境界爱起而流转生死,所以虽有第一个无常法印,可以打破境界爱,若不了解无我法印,有自体爱在内心里作怪,仍不能解脱境界的贪求。所以不觉知无我,烦恼决不能断,生死也不能。因此如来以亲...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379425.html
  •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

    。二者之辩,皎若黑白,岂可以区区之宗教与佛法相提并论哉!”[王雷泉编选《欧阳渐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版,第3-6页。   (十)、崇尚自由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佛教倡导“生死,...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   汪祖民   主 题 词:道德规范;普世价值;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佛教;社会价值观   内容摘要:构建和谐世界理念,既回答国际社会对中国今后走向的普遍关切,...

    汪祖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1281864.html
  • 达真堪布法语365则

    读心更重要。   180、不相信轮回就是不相信佛法,没有取舍因果就是没有修持佛法。真正相信轮回才可能不再执着轮回,真正相信因果才可能不再造恶业。   181、学佛就是缘、债、生死。   ...力量,就是加持,力量在一起,加持就在一起。   211、生死是什么意思?生死生死的苦。佛也生,佛也死,但是他不受生和死的苦。凡夫人他就执着,没有智慧,他就受这个苦。   212、解脱...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2582370.html
  • 缘分 ·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十万出家人,他曾经问达摩祖师是否有大功德?达摩祖师却回答说,并无功德。因为,就佛教的信仰来说,修功是断烦恼尘沙无明,德是本性中之智慧现前,能生死、出三界、证菩提的是功德。功德内包括福德,福德内无功德,...以来,得到前所没有的关注,并且日益显得重要。一个时代的变迁,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要有一个新的挂搭之地!人有没有灵魂?人的精神关怀问题如何处理?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常常会在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时,自然不期然地凸现...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2982652.html
  • 谈心说识(三):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

    大正藏》卷四十三,三九五上)   由此可知,第七识的执著自我的自私观念一天不破,吾人的生死即一天不能解决,因此,学佛而想生死的话,如何把“凡夫位”的“染污末那”小我,转到“圣位”的“清净末那”大我...心识?那是潜藏的本能,还是习惯使然呢?   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它的本来真面目。   有一次听师父提到有个人要来学佛,他家里人耽心不习惯寺院的生活,怕他受苦,就准备电视、冰箱、车子……等器具要让他...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自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0045983353.html
  • 早期佛教理性状态分析

    最终的展开,就是后面的十二因缘和业报轮回。   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痛苦的本质及其原因,是对世俗人生生死流转的因果说明,如果分析只到这里,那么除了一种悲观的结论外,也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释迦牟尼当然不能到此为止。痛苦原因的说明,是为了实现对它的超脱,这是佛教必须继续思考的问题,那么能不能,从所谓生死轮回的“流转”中解脱出来,达到对人生痛苦的超越呢?释迦牟尼以宗教特有的形式,做出肯定的回答,这...

    刘福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2484584.html
  •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

    阿赖耶识非佛说论调,及近现代学界关于阿赖耶识的演化说,做正本清源的工作。这对正确了解阿赖耶识思想并建立对唯识学的正见、正信,无疑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 键 词:十二缘起 十八界 补特伽罗 穷生死...下来?这些问题给无我而轮回的理论造成极大的冲击,作为佛弟子们便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   部派佛教的学者主要通过探索有情的深层意识结构找出一个生命轮回的识体,力图解决以上问题,使人信受这种生死相续...

    上恒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3787347.html
  • 论师的圣果观(上)

    是我见,初果圣者断我见,生死就解脱。可以这样说,大众部把见惑称为“结”,因为结是“系缚义”(大正27.237下)。证得初果——见道,只剩七番生死,不再长期系缚在生死。所以,初果可说已断一切结。虽然尚有修惑未断,但是已不会长期系缚有情,轮回于生死大海。故大众部的“入正性离生时,可说断一切结”,是就初果圣者已断生死根本的我见而言,并非指初果圣者已断尽一切结缚烦恼。   大众部认为:“...

    悟殷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11350489880.html